资讯中心

福建举行2022年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12-02 1 次浏览

  6月2日,福建举行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邀请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许碧瑞,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玉梅,介绍2022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当前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及工作部署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在今年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许碧瑞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玉梅女士。他们将向大家介绍2022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当前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及工作部署等,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关心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2022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作简要说明。

  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居全国前列。

  一是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向好。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8.7%、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淡水湖泊水库水质达Ⅰ~Ⅲ类的湖库占94.7%。

  二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优良。9个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优良,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19微克,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依次为南平、龙岩、福州、莆田、宁德、厦门、泉州、三明、漳州。福州、厦门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列第5位、第9位。

  五是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控制限值。

  六是生态质量基本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优良水平、持续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全国首位。

  2022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习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深刻领悟和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接续努力、真抓实干,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以严格制度严密法治坚决整治影响群众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72项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38项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31项。完成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

  二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静夜守护”“清水蓝天”等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集中攻坚环境扰民现象。开展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办理“回头看”、日常重复信访件“治重化积”,努力做到民有呼、我有应、事有办、忧有解。

  三是重拳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制(修)订出台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2022年,全省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833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624起,移送涉刑案件59起。生态环保执法大练兵成绩获评全国第二,并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

  四是健全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强化调度推进、考核问效,压紧压实党政责任。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推进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整治,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并居全国前列。

  一是守蓝天。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十百千”工程,持续加快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水泥行业、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试点,石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强化城市扬尘管控。

  二是护碧水。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生猪等畜禽养殖业、鳗鱼等淡水养殖业污染防控。推进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三是促碧海。实施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海水养殖方式转型优化。

  四是保净土。督促建设用地落实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制度,受污染耕地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

  一是推进建设美丽福建。出台深化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系统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建设。全省已有39个市、县(区)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命名,6个县(市)和1条流域获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二是强化重要ECO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实施闽江、九龙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一湾一策”推进海岸线生态保护,全面除治沿海互花米草。

  三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实施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漳州市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支持城市。深入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守好农民的“水缸子”。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贯彻我省绿色经济发展部署,全面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力服务选好建好重大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污染转移。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出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三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出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产业化、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若干措施,接续谋划、落地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扩大生态环保领域有效投资。

  四是积极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建立监测、监管、执法“三联动”机制。加强环境信用协同监管,激励企业环保诚信守法。

  五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激励机制。完善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闽粤两省开展新一轮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等制度。三明市列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域。

  一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基本完成危险废物、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开展落后产能项目转入和流域上游化工园区排查整治。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二是强化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重点河流突发环境事件“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加强环境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三是强化疫情防控环保“防护网”。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确保医疗废物和涉疫垃圾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四是强化核与辐射安全防线。修订核应急相关预案,开展核应急场内外联合演习。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管,安全收贮闲置、废旧放射源,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生态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我们将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态强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各位记者朋友,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我们一起行动,做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福建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请问福建生态环境系统在大力传承弘扬习在福建工作时开创的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方面,接下来将会推出哪些更加坚实的举措,履行好职责使命?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习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战略部署,到中央工作后,又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亲临福建考察调研,为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届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谆谆嘱托,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颜”“值”同升,生态省建设交出高分答卷。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居全国前列,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为全国的一半,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保持全国首位,绿色已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底色,“清新福建”成为靓丽名片。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争优、争先、争效,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态强省,推进美丽福建建设。

  一是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二是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工作法,开展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严肃查处危害群众健康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三是推动实现生态安全屏障更牢。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更加系统、更大力度推进自然保护地、闽江九龙江流域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紧盯化工园区、危险废物等高风险领域,严密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隐患,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四是推动实现美丽福建品牌更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细落实美丽福建建设纲要,开展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建设各十大行动,拓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覆盖面,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建设美丽福建。

  五是推动实现环境治理效能更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制创新、模式探索,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实际制(修)订一批地方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建立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六是推动实现绿色生活观念更牢。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汇聚建设美丽福建的强大合力。

  请介绍一下生态环境部门如何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服务绿色发展?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作用,切实在服务绿色发展中争优、争先、争效,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一是深学争优,进一步强化服务绿色发展思想自觉。组织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生态文明思想,更加自觉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牢牢扎根思想深处。大力传承弘扬习在闽工作期间亲自推动的厦门筼筜湖整治、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引导各地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制约地方发展的环保堵点、卡点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增长点、创新点。

  二是敢为争先,进一步聚力服务绿色发展主责主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碳排放强度监测预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好规范和引导开发建设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我省“1+10+N”三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决防止引进项目污染转移、低水平重复建设、落后产能反弹回潮。

  三是实干争效,进一步提升服务绿色发展质效水平。把服务绿色发展、促进发展高质量,同守好生态高颜值、服务民生高品质相融合、相贯通,实现协同共进、整体提升。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在守护生态优等生品牌、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同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并腾出环境容量服务好项目。在这过程中,我们将坚持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工作法这一主线,探索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化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守绿生金”“添绿增金”“借绿生金”等更多“两山”转化模式,实现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多赢。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宏伟蓝图。福建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中,有什么打算和安排?谢谢!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交相辉映、城乡相得益彰,素有“山海画廊 人间福地”的美誉。正如您刚才说到的,党的二十大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党的二十大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深化生态省建设 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统筹谋划、系统部署、整体推进。我们将按照行动纲要明确的“1560”建设体系,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

  “1”,就是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这一目标。按照三个阶段的步骤,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努力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成就“清新福建、人间福地”的美丽愿景。第一阶段,到2025年,福建省节能减排要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继续稳定优良并居全国前列,美丽福建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第二阶段,到2030年,各项指标稳中有进,美丽福建基本建成;第三阶段,到2035年,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与全过程,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全面建成。

  “5”,就是以“五大美丽”为载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实践模式,通过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美丽福建建设实践。美在城市,要绘就高颜值图景、构建绿色低碳幸福圈、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实现山水相融有聚力;美在乡村,要打造绿色家园、塑造乡村新貌、融合富民产业,实现诗画田园有活力;美在河湖,要呵护纵横水系、畅通碧水廊道、营造亲水空间,实现景秀文兴有生力;美在海湾,要实施一体化防治、维护自然海岸线、打造滨海风光带,实现滩净海碧有魅力;美在园区,要集聚现代产业、加快低碳变革、普及数字信息,实现低碳智慧有动力。

  “60”,就是50项美丽建设行动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10项标志性成果。通过实施“万里福道网”“无废城市”建设等行动,塑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等行动,绘就业兴绿盈的美丽乡村;实施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提升等行动,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实施入海河流消劣、海域污染防治等行动,建设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实施园区明管化改造、“污水零直排区”、“清新园区”建设等行动,发展集约循环的美丽园区。围绕这“五个美丽”50项美丽福建建设行动,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形成高效运转的生态保护修复运行机制、更加灵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10项成果。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如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项目工作法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化?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清新福建”不是靠“风吹雨打”,必须依靠一批批项目落地支撑。为此,我们深入推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工作法,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推进污染治理。同时我们努力为“两山”转化探索出一条“面子”和“里子”一齐要,“颜值”和“产值”同提升的福建路径。

  一是滚动生成项目,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推进策划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治理项目。2022年累计策划申报2026个项目,总投资2733亿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安排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用于入库项目,自2022年以来累计下达资金51.7亿元,同比增长43.2%;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到省内10家主要银行未来五年给予8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协调优先审批生态环境项目568个,累计授信2800亿元,同比增长53%,实际投放1343亿元,同比增长80%。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探索推广“生态治理+产业开发”的EOD模式,目前已有13个EOD项目进入中央库或省级库,总投资额超过425亿元,推动治理项目与环保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2022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稳步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总产值近2400亿元,增幅约6%。

  一是持续服务项目谋划,围绕生态省建设、乡村振兴、城乡品质提升等重大战略,常态化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各地精准谋划项目,并参照省重点项目管理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成熟。

  二是持续服务项目落地,搭建政策支持、融资服务、专家智库、技术转化、项目对接、第三方服务等六大平台,全链式精准服务项目落地,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

  三是持续服务产业发展,通过项目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实力企业来闽投资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推行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等环保服务新模式,推进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培育壮大“福建环保制造”品牌。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评审结果,我省表现突出,请问近年来我省如何打造生态环保铁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非常感谢您对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关心关注。多年来福建省各个媒体以及记者朋友都非常关心支持严格依法保护环境这项事业,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作一个简要的回答。

  习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生态环境部门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监管部门,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执法监管部门。近年来,我们坚持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并重,执法成效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执法大练兵成绩获评全国第二,是国家开展环保执法大练兵以来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三的唯一省份,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基层群众的点赞支持。

  一是有诉必应。对群众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受理、转办、调查、处理、反馈,办结时间压缩至8天内;对夜间噪声问题,开展“静夜守护”专项整治,噪声投诉连续两年同比下降。

  二是遇险必上。在急难险重任务等关键时刻做到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如在疫情防控期间,环保系统执法人员主动逆行,检查涉疫重点单位15000多家次,化解环境风险,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执法必严。每年我们联合省公安厅开展“清水蓝天”交叉执法,对恶意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重拳出击,以严格执法维护群众权益。

  去年以来,全省共查办环境行政处罚案件3490起,办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案件812起,涉嫌环境犯罪案件80起。省级挂牌督办重点案件8批次139起,公开典型案例19批次98起,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一是聚焦流域水质。针对养殖污染问题,执法人员不怕泥泞、不惧恶臭,排查养鳗企业2097家次、畜禽养殖企业4908家次,依法处罚328起,推动45个省控断面水质提升。

  二是聚焦流域生态。对全省5000多家水电站,执法人员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逐一督促落实下泄流量,依法处罚92起,防止流域减水断流,全省下泄流量达标率上升19.9%。

  三是聚焦流域风险。对流域上游19个化工园区166家化工企业,全方位排查环境风险隐患,依法处罚55起,对14个县(市、区)督办园区问题,推进属地党委政府落实整治整改,加强风险防控。

  一是自加压力。推行全员执法,建立效能评估制度,严格依法履职,去年人均办案量增加13%,双随机察觉缺陷率从3%增加到20.6%。

  二是广借外力。推广“在线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提高远程发现问题能力;以有奖举报扩大线索来源,去年办理有奖举报175件,增加4.6倍。

  三是凝聚合力。建立监测、监管、执法“三联动”机制,以执法的“点”,带动监管的“线”、撬动整治的“面”,推动生成治理项目125个,总投资113.9亿元,通过“点线个国控断面水质提升。

  在日常环保执法工作中,我们从始至终坚持严的基调,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的原则,运用“四不两直”、工休错时、昼夜蹲守、杀回马枪、顺藤摸瓜、集中摸排等执法战术严厉打击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特别是对逃避监管、暗管偷排、非法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在线监控数据造假等恶意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坚持零容忍、出重拳、不姑息,一查到底。比如,对在线监控数据造假和第三方环保机构造假,由于其主观故意性强、技术上的含金量高,行为隐蔽、性质恶劣,省级环保执法队伍专门组建专班,缜密研究、深挖细查,予以严厉打击,去年年底以来已查处17起数据造假案件,均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保执法工作机制,当好美丽福建的神圣守护者。也欢迎记者朋友们一起参与监督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欢迎各位到执法现场采访报道。谢谢!

  临近中高考期间,针对环境噪声监管,保障我省学子静心备考、应考,我省生态环境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生态环境部门格外的重视中高考保障工作,前期已专门针对中、高考期间的噪声问题进行了调研,为扎实做好今年中高考期间禁噪控噪工作,针对性采取了五个方面措施:

  一是全面摸底。按照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要求,对辖区内考点及考场周边噪声污染扰民情况全面摸底排查,精准找出噪声扰民问题症结所在。

  二是重点管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分类整治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噪声污染问题列清单、建台账,明确责任部门、整治要求和整改时限。全省各地市针对中高考先后出台了针对性的噪声污染管控措施。

  三是执法巡查。在“静夜守护”噪声污染整治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强化执法监管,对影响考生学习、考试的噪声排放单位或个人,责令其立马停止产生噪声的生产、经营和施工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依法依规查处。

  四是信访快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信访投诉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信访举报渠道畅通,严格落实“四个第一时间”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投诉的噪声污染问题能获得及时响应和有效快速解决。

  五是部门联动。按照省招委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静夜守护”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住建、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教育、文旅等部门的协作联动,为广大考生创造“降噪静音”的学习、考试环境,为中高考提供“绿色”护航。

  感谢张玉梅女士的回答,今天的现场答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解答。记者朋友们若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现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再进行深入地采访。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81-1877-6570
  • 二维码

    扫一扫
    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