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中国院士名人录超越美国领跑世界!

软件界面

  坚持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积极地推进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

  他,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院士那般“顶尖”(学历上),却有着亚洲第一人的称号。

  他与共和国同龄,57岁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了媒体们报道的焦点。

  画个重点,只有本科学历的他,在该领域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技术突破,使我国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跑”,继而不再受到美国制约!

  时间回到2018年,这一年,中兴事件引发国人对“卡脖子”技术高度关注。但也是这一年,我国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这项大国重器的背后,除了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还汇聚了高精尖科技的强硬支撑。其中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在港珠澳海底隧道的火灾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光纤传感新技术:光纤,一种光信号传输的特种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光纤领域的产品基本被国外垄断。该项技术普遍应用于我国大型桥梁、油库、大坝、隧道、电力等众多大型工程及重大装备,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由于时间原因,技术类相关延伸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了,强迫症的你可通过知网查阅相关资料)

  这项技术在国内得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最大的功劳当归属于我们今天的主角——姜德生院士

  姜德生是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多年来,姜教授一直从事光纤传感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传感器的精密加工、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国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

  姜教授2000年创建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桥梁交通、火灾探测、石油石化等领域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测提供光纤传感检测系统,该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光纤传感领域唯一上市公司。

  姜德生从事光纤传感技术探讨研究的四十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100余项,他率先在全国实现技术突破,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封锁,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

  在时代的洪流中,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苦难,而是自己。姜德生院士的求学经历也是异常的艰难。1949年,姜德生出生于湖北武汉。由于当时的战乱,父母就把他送给别人抚养。他的养父母虽然条件贫困,却依然坚持让他上学。姜德生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早的感动。

  上初中时,他就对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在数学、物理等科目的竞赛中多次获奖。在那个年代,上千元一台的电视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当时谁家有电视机,邻居、村民都要抢着排队去看。

  动手能力极强的姜德生,就从物理书上琢磨电视机的原理,到电视机厂收购旧显示屏、显像管。仅用一年时间,他就组装出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25岁的姜德生参加高考,被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武汉理工大学录取。由于家庭贫穷,他上学的路费以及生活费都是要邻居凑齐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非常努力学习,也十分喜爱做各种活,比如组装电视机、修单车等,希望可以尽量报答邻居。

  本科毕业后的他因为表现优秀留校任教。姜德生就把一间石棉瓦盖的库房,当做自己的实验室,潜心钻研技术。

  1970年,美国第一次研制出可实用的石英光纤,而那时国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光纤可拿来干什么。

  直到1978年,一场12级的台风进入广州,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当时很多电器设备,都因台风受到了电磁干扰,异常工作。

  姜德生得知后敏锐地觉察到,利用光纤抗电磁干扰的优势,不仅能预测台风的来临,还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

  1981年,他研制的光纤风压传感器,在广州白云宾馆测试成功,成为全国首个光纤风压传感技术的成功案例。这个光纤风压计,在台风的强电磁干扰中仍能正常工作,还获取了宝贵的测试数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是依据,为高层建筑的设计标准提供依据。

  想要让更多的人,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必须要扩大生产。而彼时的中国,对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核心器件被美国垄断,(没错,又是美国)美方竟开出2万美金的单价,一个小指头大小的东西,比黄金还贵!

  后来,当我国提出以较低的价格批量买他们的产品时,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再后来,美国甚至对我国实行了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

  姜德生忍受不了这样被别人“卡脖子”的感受。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带队研发。

  2002年,他带队研制的“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他创新研发的“光纤高温传感测量方法与装置”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有了自己的专利,我们不再畏惧外国的封锁和要挟,便开始大批量使用自己生产的核心器件。

  后来,美国有关部门的主管,曾三次亲自到中国来,提出按照原价格的1/3卖给我们,妄图在中国占领更多的市场,姜德生当时就婉拒了。

  因为就算便宜这么多,这样的价格还是比我们自己制作的产品成本价,还要高10倍,产品性能还没我们自己制造的好!(此处应该有掌声

  2006年,渤海湾某油库遭雷击起火,不少消防官兵因救火而牺牲,国家财产也造成了重大损失。姜德生得知后,怎么样才可以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一直成为他的一个心病。

  他下决心再次利用光纤传感技术的优势,开发一个通过收集、分析各种安全监控参数,及时有效地发现事故苗头,并通知消防人员进行安全控制的装置和系统。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攻关,他带领团队终于在全国率先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并成功投入国家油库工程的使用。

  当年夏季,国家某大型油库里的10万立方米油罐,三次因雷击起火。10几个这样的油库连在一起,若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油库安装的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及时报警,有关部门采取了应急措施,才避免了这场灾难。

  截至目前我国90%的油库火灾安全监测,都采用了光纤光栅火灾报警技术,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生活提供保障。

  国外一家大公司参与竞争时提供的方案,不仅需要大量的后期维护,报警时间也需要好几分钟。而姜德生团队的火灾报警装置,解决了20公里长距离无中继的世界难题。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也获得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也正是这一年,姜德生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培养了很多硕士博士。为了能让小组成员能安心搞科研,他一次次向学校据理力争。

  是他那个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把一个成立时只有3人的研究小组,扩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集人才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国家级光纤传感技术工业性试验基地、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

  他原来所在的石棉瓦房,如今也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

  如今的姜德生,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做全时全域的结构安全监测。

  他在受访时说道:只有国家发达了,我们的家和个人才能发达。希望能在活着的每一天,只要还可以动手动脑,都尽力去实现。

  姜德生(1949年3月1日--)男,湖北武汉人,中国著名光纤传感技术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所谓国之大事,首重科技。科研而言,学历固然重要,但这不是院士的唯一标准。对此,大家怎样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81-1877-6570
  • 二维码

    扫一扫
    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