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智能感知道路亮相济南起步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从城市基本的建设开始

软件界面

  近日,随着济太路贯通通车,一条崭新的城市主干道亮相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北部,成为起步区又一条交通大动脉。然而,除肉眼可见的宽敞整洁外,在济太路路面以下,一条集成新技术、新动能的科学技术创新带也在“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

  “光纤信号正常!”“路测激光雷达信号已接入!”……11月24日一早,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智慧交通系的学生便来到济太路,对该道路智能感知系统来进行调试。随各项数据接入,济太路过往车辆乃至行人走动的信息展现在处理设备上。

  济太路作为横跨东西的城市主干道,具有道路形式多、重载交通多、行人穿插多、车辆种类多、规范通行少等“四多一少”的交通特点。为此,起步区建设管理部与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为济太路“量身定制”了技术提升方案。

  “济太路将成为山东省第一条联合使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土压力自动监测系统、路侧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系统的道路。”从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智慧交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清的介绍中显而易见,此次专项提升成果颇丰。吴建清介绍,济太路全线铺设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同时地下每隔500米安装土压力计、沉降监测计,在道路东段还有路侧激光雷达。

  “由于无法看到路面以下的情况,过去道路维修管养往往一定要通过打孔、开挖等方式来进行,难以准确了解什么时候该修、哪里该修。”吴建清说,通过在道路结构关键部位中埋设土压力计、沉降监测计、分布式光纤等结构感知设备,能够适时掌握道路结构在自重、车辆、环境等荷载作用下,其结构内部健康状态的变化和潜在病害分布,满足道路生命周期内的结构性能状态透彻感知和科学智慧养护需求。

  在济太路两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状态透彻感知与动态映射技术示范路段”标识已经悬挂在灯杆上。据悉,济太路除了是起步区推进“新基建”落地的标志性工程外,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示范路段。

  近年来,起步区建设管理部持续推进创新性规划、建设、运营,坚持从夯实城市基础之初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创新。

  “济太路工程建设伊始,建设管理部便积极引入外在动力,与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开展多项论证研究,借助山东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提高了道路养护管理的科学性。”起步区建设管理部部长郑兆宇介绍,建设管理部紧密围绕“科学技术创新”的目标,做好争先创优文章,通过“引进外在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全方面提升全区在建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品质,面向“未来市政”开展前瞻性研究。

  “利用BIM技术、细砂层基坑电缆隧道一次成型施工、市政道路大体积箱梁连续桥梁施工等技术,实现了济太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移交。”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际标准地三期一标(济太路)项目经理叶茂介绍。

  “通过BIM技术可视化优势,有很大成效避免施工和采购等阶段的冲突,保障了施工作业高效完成,实现高水平优化,确保作业的质量。”中铁十局国际标准地三期二标(济太路)项目经理刘培信如是说。

  与此同时,起步区建设管理部组建起郑兆宇创新工作室;在济太路建设过程中,创新提出“1111”工作法,打通项目建设各环节,建设全要素全流程沟通协调机制。济太路项目工期由原来的360天缩短至300天。

  当前,随着起步区发展建设迈入“成形起势”关键阶段,一大批“未来市政”项目正逐步激发新城发展活力。正在进行首次展览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之下,黄河大道一期从地下穿片区而过,为片区发展保留了完整的城市空间;在萃清路等路段,地下综合管廊将给水、中水、热力、通信等多类管线纳入其中,有效消除城市上空“蜘蛛网”,成为支撑起步区发展的地下绿色“大动脉”……

  下一步,起步区将持续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加快构建未来希望之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近日,随着济太路贯通通车,一条崭新的城市主干道亮相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北部,成为起步区又一条交通大动脉与亮丽风景带。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81-1877-6570
  • 二维码

    扫一扫
    加好友